初中化学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实验演示
  • 实验结论
  • 实验考点
  • 经典考题
  • 科学世界
  • 讨论探究
  •  

分离与提纯的区别

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应用,常常需要把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将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分开,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并且要求恢复到原来状态(或指定的状态)称为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他杂质除去,称为物质的提纯。某硝酸钾固体试样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钾,设计一套实验从中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分离与提纯的主要方法

1. 过滤

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

2. 蒸发

蒸发是将稀溶液浓缩或把溶液蒸发,使溶质析出的操作,可以用来分离溶质固体和溶剂。

3. 蒸馏

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使液体气化成蒸气,再由蒸气冷凝成液体,从而把各组分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操作。蒸馏适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4. 结晶

结晶是分离可溶性混合物或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一般先将溶液加热,蒸发除去部分溶剂使溶液趋于饱和,然后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使晶体析出。

5. 洗气

洗气是除去气体混合物中杂质的操作。常用的洗气瓶是由广口瓶、导管和橡皮塞装配而成。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和分离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吸收剂。例如,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进行干燥,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除上述几种外,今后还将陆续学到分液、萃取、升华和渗析等方法。

过滤、蒸发、蒸馏、结晶、洗气是分离和提纯的主要方法。
1 分离与提纯的区别  2 分离与提纯常用的方法  3 具体分离与提纯问题的解决

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气体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aO固体

CaCO3

加水溶液,过滤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试题难度:易

 

2. 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甲:            乙:

丙:                 丁:炭粉

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

① 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           ② 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③ 加适量盐酸,蒸发;                 ④ 溶解,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 甲—②,乙—④       B. 乙—③,丙—①

C. 丁—①,丙—③       D. 丙—③,丁—②

试题难度:中

3. 自然界的矿物中有一种重晶石矿的主要成分是 ,它不溶于任何酸、碱和水,纯净的硫酸钡可供医疗等方面应用,某同学用重晶石和焦炭为原料,制取纯净硫酸钡,部分流程如下(设矿物中杂质不与焦炭反应,也不溶于水):

 

1)步骤②中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利用溶液A中的溶质为主要原料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②产生有毒气体H2S,应加以改进,为使实验既不产生 又能获得纯净 ,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试题难度:中

1 分析:除杂的原则是除掉杂质,保留原来物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B中加盐酸会把原物质也除去,C中氧化钙会跟水反应,D锌跟两者都反应。

答案:A

2 分析:在掌握除杂原则的同时要求能根据所要保留物质的性质设计不同的实验步骤。

    最后一步是过滤说明要保留的物质是不溶于水也不跟所加试剂反应。

    最后一步是蒸发说明所要保留物质是溶于水的。

答案:AC

3 分析:这是一道分离提纯题。整套提纯方案已经确定,根据提示和思路填写重要内容。

    溶液A中的溶质根据所给反应物很容易判断是  ,用氯化钡制取硫酸钡,可以用含硫酸根的可溶盐或者酸都可以。最后同样由于硫化钡是可溶于水的盐,可以跟可溶的硫酸盐直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既防止产生有毒气体还简化了实验步骤。

答案:(1   (2

 (3)可在步骤②中加入 ;然后过滤,洗涤后可得纯净   

化学分离和提纯

试样在进行测定(或检出)以前,常常需要使待测(或检出)物质与干扰物质彼此分离。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极少,以致其在试液中的浓度仅接近或甚至低于分析方法的测定(检出)下限,此时就需要进行富集。富集可认为是提高浓度的分离方法;而提纯则可视为主体物质与所含杂质的分离。分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蒸馏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不同,将它们分离的方法和过程,它可以将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部分地或全部地分离。除了简单的蒸馏技术外,还有分馏、减压蒸馏、共沸蒸馏、水汽蒸馏、萃取蒸馏、等温蒸馏和亚沸点蒸馏等。

    2 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可分为常压升华、真空升华和低温升华。

    3结晶和沉淀 都是从液相中产生一个可分离的固相过程。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增高而增大,若把固体溶在较高温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后因溶解度降低使溶液达到过饱和而析出结晶,这种结晶技术是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沉淀作用是表示一个新的难溶固相的形成过程,或由于加入沉淀剂使某些离子成为难溶化合物而沉积的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组成沉淀的各离子的浓度的乘积是一常数,称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常数决定了从溶液中可分离出组分的限度。

    4溶剂萃取 又称液-液萃取。指溶于水相的溶质与有机溶剂接触后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部分或几乎全部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常用分配比(D)和萃取率(E)表示萃取的情况。分配比定义为有机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与水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之比,它随实验条件(如被萃物浓度、溶液的酸度、萃取剂的浓度、稀释剂的性质等)的变化而异。分配比大的物质,易从水相中转移到有机相,分配比小的物质,易留在水相,借此将它们分离。萃取率则是指萃入有机相的物质总量占两相中物质总量的百分比,是表示萃取的完全程度。分配比愈大,萃取率愈高。

    5离子交换  这是以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液相中离子间发生交换为基础的分离方法。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网状结构和可电离的活性基团的难溶性高分子电解质,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两性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和氧化还原树脂等。

    6色谱分离  利用欲分离的诸组分在体系中两相的分配有差异(即分配系数或吸附等温线不同),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随着移动,可反复进行多次的分配,组分的分配系数虽然只有微小差异,在移动速度上却有颇大的差别,于是这些组分得到分离。色谱法两相中,一个相是固定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移动着的,称为流动相。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分为:①气相色谱法。其流动相是气体,固定相是固体的叫气固色谱,固定相是惰性固体上涂着液体的叫气液色谱。②液相色谱法。其流动相是液体,又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有时为了强调某一特点,就以其特点命名、分类,如薄层层析、凝胶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和电泳等。色谱法特点是分离效能很高,但通常处理量较少,故很适合于作微量组分的分析分离。

    7离心分离 借助于离心力,使比重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除常见的固-液离心分离、液-液、气-气(如235U的浓缩)、固-气离心分离等以外,由于超速离心机的发明,不仅能分离胶体溶液中的胶粒,更重要的是它能测定胶粒的沉降速率、平均分子量及混合体系的重量分布,因而在胶体化学研究、测定高分子化合物(尤其是天然高分子)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生物化学研究和细胞分离等研究实验中都起了重大作用。离心分离法与色谱法结合而产生的场流分级法(或称外力场流动分馏法),则是新的更有效的分离方法,不但对大分子和胶体有很强的分离能力,而且其可分离的分子量有效范围约为1031017

    8电渗析  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离不同的溶质粒子的方法称为渗析。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渗析时,溶液中的带电的溶质粒子(如离子)通过膜而迁移的现象称为电渗析。电渗析法就是利用电渗析进行提纯和分离物质的技术,也可以说是一种除盐技术,最初用于海水淡化,现在广泛用于制备纯水和在环境保护中处理三废等。

    9电化学分离方法 除上述电泳、电渗析以外,还有:①控制电位的电解分离法。采用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电解过程中不断调整电阻R以控制并保持阴极电位不变,可以将溶液中氧化还原电位相近的一些金属离子进行电解分离。②汞阴极电解分离法。利用H+在汞阴极上被还原时有很大的超电压,可以在酸性溶液中电解分离掉一些易被还原的金属离子,使一些重金属(如铜、铅、锌、镉)沉积在汞阴极上,形成汞齐,而和那些不容易被还原的离子分离。③内电解分离法。在酸性溶液中,利用金属氧化还原电位的不同,可以组成一个内电解池,即不需要外加电压就可以进行电解,分离出微量的易还原的金属离子。

    10其他方法 除以上常用方法外,还有共沉淀、吸附、选择溶解、浮选、毛细管电泳、分子筛分离、富集技术和区域熔融等提纯手段。

 

探讨课题

小明不小心把少量大米和食盐混到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分离?哪种更好?

最新评论共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北京高拓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壹灵壹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2016 chinaedu.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1674号-1

全国客服电话:400-6869-101 传真:010-8464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