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 有关单糖的实验
有关单糖的实验

  • 实验演示
  • 实验结论
  • 实验考点
  • 经典考题
  • 科学世界
  • 讨论探究
  •  

实验目的

巩固对葡萄糖重要性质的认识。

 

实验内容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

 

操作方法

在一支试管里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mL,滴加5%硫酸铜溶液4-5滴,观察到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立即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注意事项

NaOH要过量。

 

葡萄糖在加热时能被氧化,证明葡萄糖分子中有醛基。反应方程式为:

C6H12O62CuOH2  C6H12O6Cu2O2H2O

1、醛基的检验方法;2、新制氢氧化铜的配制;3、尿糖的检验

1、医院检验糖尿病患者的方法是将病人尿液加到CuSO4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后若产生红色沉淀,说明病人尿液中含有(   

A. 脂肪       B. 乙酸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试题难度:易

2、对于下列反应,其中葡萄糖不能发生的是(   

A. 酯化       B. 氧化    C. 加成       D. 水解

试题难度:中

3、根据以下事实把结论填在横线上:

1)葡萄糖与镁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生成H2MgO、焦碳,说明葡萄糖由______元素组成。

2)葡萄糖能与新制氢氧化铜,银氨溶液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取0.1mol葡萄糖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产生21.6g银,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____________基。

3)葡萄糖在催化剂存在下被氢气还原为正己六醇,说明葡萄糖分子中碳链形状为______

4)葡萄糖能与乙酸作用生成五醋酸葡萄糖酯,说明葡萄糖分子含____________.

5)据此推得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6)说明葡萄糖属于糖类的依据是________

A、烃的含氧衍生物         B、有无甜味  

C、分子组成符合CnH2Om

D、多羟基醛

7)因葡萄糖______,故它是单糖。

试题难度:难

1 答案:C

解析: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是含有醛基的物质,脂肪、乙酸、蛋白质都不含醛基,不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2答案:D

解析:葡萄糖分子中含有-OH-CHO两种官能团,具有醇和醛的性质,因此能发生酯化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3 答案:(1CHO   2)一,醛      3)开链状

4)五,羟    5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6D                 7)不能水解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除了Mg元素外,生成物中的其他元素一定来自葡萄糖。(2)银镜反应是醛基的性质,结论是知道含有几个醛基;计算时注意化学计量数之比。(3)有机反应大多数是官能团的变化,碳架结构不变,所以由产物的碳架结构可以判断反应物碳架结构。(4)与有机羧酸反应生成酯是羟基的性质,由产物名称可知葡萄糖含有5个羟基。(6)利用糖的定义判断。

糖尿病名字的由来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在夏秋两季,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有时招苍蝇。

  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王焘根据其父患口渴难忍,饮量大增,身上多疖疮,小便水果味,并根据甄立言《古今条验》一书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麸片甜。于是他亲口尝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针对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这些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一书。

  《外台秘要》比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医典》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早200多年。公元600年以后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据考证,糖尿病在古代为帝王贵族之病,多发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2%,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 4000 万,并以每年 100 万的速度递增。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 5 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 50% 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β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某些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增敏剂,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疗,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探讨课题

上网查阅资料,设计一个简便、切实能行的检验尿糖的实验。

最新评论共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北京高拓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壹灵壹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2016 chinaedu.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1674号-1

全国客服电话:400-6869-101 传真:010-8464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