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 有关多糖的实验
有关多糖的实验

  • 实验演示
  • 实验结论
  • 实验考点
  • 经典考题
  • 科学世界
  • 讨论探究
  •  

实验目的

巩固对多糖重要性质的认识。

 

实验内容

淀粉的水解实验

 

操作方法

在一试管里加入淀粉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后,观察现象。在另一个试管里加入淀粉溶液,加入几滴稀硫酸,煮沸5分钟。加碱中和硫酸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后,观察现象。

 

现象

淀粉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后,没有红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硫酸后煮沸,并用碱中和酸,再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液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作用,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后,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有红色沉淀产生,说明淀粉无醛基,但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产生含醛基的物质(还原性单糖)。

反应方程式: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

1、实验操作;2、淀粉及其产物的检验。

1、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淀粉和葡萄糖    B. 蔗糖和纤维素   C. 淀粉和纤维素    D. 果糖和葡萄糖

试题难度:易

2、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相当一段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加热)、浓HNO3(微热)作用,其现象是

A. 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    B. 显蓝色、红色沉淀、无现象

C. 无现象、无现象、显黄色   D. 无现象、红色沉淀、无现象

试题难度:中

3在淀粉中加稀H2SO4水解后的溶液中,为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可先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然后再加入_______,加热,如有_______出现说明已经水解;为证明淀粉并未完全水解,则可加入_______,出现_______现象,则证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

试题难度:中

1 答案:D

解析:淀粉和纤维素均为高聚物,认为是混合物,不会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2 答案:C

解析:相当一段时间后,淀粉会水解得到葡萄糖透过半透膜,所以,袋子里没有了淀粉和葡萄糖;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也是高分子,它是淀粉水解的催化剂,自身不反应,不会透过半透膜,蛋白质能够和浓HNO3(微热)发生颜色反用。

3 答案:NaOH溶液  新制的氢氧化铜 红色沉淀  碘水  溶液变蓝。

解析:证明水解了,只要证明有反应产物生成即可。证明没有完全水解,除了证明产物存在外,还要证明反应物存在。证明完全水解了,除了证明产物存在外,还要证明反应物不存在。证明淀粉尚未水解,则要证明产物不存在。本题中需要注意,证明产物葡萄糖的存在要在碱性环境中完成反应,而淀粉的水解是在酸性环境中完成的,所以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之前,必须先加碱中和酸。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直链淀粉含几百个葡萄糖单元,支链淀粉含几千个葡萄糖单元。在天然淀粉中直链的约占22%26%,它是可溶性的,其余的则为支链淀粉。当用碘溶液进行检测时,直链淀粉液呈显蓝色,而支链淀粉与碘接触时则变为红棕色。

    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存在于种子和块茎中,各类植物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大米中含淀粉62%86%,麦子中含淀粉57%75%,玉蜀黍中含淀粉65%72%,马铃薯中则含淀粉12%14%。淀粉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咀嚼米饭等时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了二糖一麦芽糖。食物进入胃肠后,还能被胰脏分泌出来的淀粉酶水解,形成的葡萄糖被小肠壁吸收,成为人体组织的营养物。支链淀粉部分水解可产生称为糊精的混合物。糊精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剂、胶水、浆糊,并用于纸张和纺织品的制造(精整)等。

  

探讨课题

讨论并实验证明下列实验目的能否达到:先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使其变蓝,然后加酸加热使其水解,利用溶液颜色变化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最新评论共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北京高拓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壹灵壹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2016 chinaedu.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1674号-1

全国客服电话:400-6869-101 传真:010-84640631